天道无吉凶什么意思

天道无情 是什么意思
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
这句成语源于《老子》,但很多人并不真切理解它。或许,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,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:
或曰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若伯夷、叔齐,可谓善人者,非耶?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!且七十子之徒,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。然回也屡空,糟糠不厌,而卒早夭。天之报施善人,其何如哉?盗跖日杀不辜,肝人之肉,暴戾恣睢,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,竟以寿终,而终身逸乐,富厚累世不绝。或择地而蹈之,时然后出言,行不由径,非公正不发愤,而遇祸灾者,不可胜数也。余甚惑焉!倘所谓天道,是邪非邪?[xx]
那么,应当如何理解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这句成语呢?在老子看来,“天道”是自然无为的,故而“无亲”;之所以“常与善人”,是因为善人合于(或同于)道、合于德,而“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”[xxi],因此,老子讲“常与善人”。我们还可借用《庄子·列御寇》中的一句话来解释:“夫造物者之报人也,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。”所谓“造物者”,用古代哲学名词来说,就是指“天道”;所谓“其人”,泛指某个人,引申为人在社会中的名利地位,祸福荣辱等;所谓“其人之天”,指人内在的自然天性、本性、德性等。综合起来,大意是说,上天(天道)对人的报应,不是报应他人间的祸福荣辱,而是报应他本人最内在、最本真的天性本性。总之,“善人”如果真善,那么“善”本身就是上天对他最好的、最真实的报应了。行仁得仁,何复他求?至于现实生活中遭遇如何,那是时境所致,并非真报。反之,“恶人”若真的作恶多端,那么,“恶”本身即是对他个人最内在、最本真的天性、品性的戕害和毁灭。他的心灵是污浊的,他的境界是卑劣的,毫无“天爵”可言。这就是上天对他最严厉的报应了。至于“人爵”再高,权极一时,或荣华富贵,显赫一生,亦何足道哉!
所以,应该肯定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是有它的哲理意义。但它容易引起误解或迷惑,甚至流于一种迷信观念,这是需要批判剔除的。我们注意到,在古代所谓“世与道交相丧”[xxii]的社会环境里,小人得志,君子困顿的无奈局面总是免不了的。这就是产生上述误解与迷惑的社会历史根源。因此,作为个人而言,我们最好能够认识到:“君子之自行也,动必缘义,行必诚义,俗虽谓之穷,通也;行不诚义,动不缘义,俗虽谓之通,穷也;然则君子之穷通,有异乎俗者也。”[xxiii];另一方面,作为群体来说,我们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发展、健全法制,以建立一个义利统一、义以生利的市场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,让“天道”真正体现在、落实在“人道”(即道德、法制建设)之中。每个人都是以理待人、以善待人。这样,就用不着期盼从“天”上掉下“善”,它是人间的一种自觉和友爱!


吉凶悔咎什么意思
《周易》有关人事祸福的现象,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。悔与吝两个现象,便是较轻微的凶。凶,不好的事;吉,好的事。


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,何意?
“天道无亲”是成语。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的这个条目打出来,供你参考。
【天道无亲】指上天公证,不偏袒亲私。《国语•晋书六》:“吾闻之‘天道无亲,唯德是授’无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?君与二三臣其戒之!”《史记•伯夷列传》:“或曰:‘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’若伯夷、叔齐,可谓善人者非邪?”

《白话史记》对这句话的翻译:
“有人说:‘天道是没有偏爱的,只是常常帮助好人。’而项伯夷、叔齐可以称得上是好人了。”

有关词语的解释即根据如下:
【天道】①中国古代哲学术语。唯物主义认为天道是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。唯心主义认为天道是上帝意志的表现,是吉凶祸福的征兆。
【上天】2迷信的人指主宰自然和人类的天:上天保佑。
【亲】⑦关系近,敢情好。
【与】帮助。(《中学文言文词典》)
【善】①好,美好,善良。(《中学文言文词典》)


天道是什么意思
【词目】 天道
【拼音】 tiān dào
【注音】 ㄊㄧㄢ ㄉㄠˋ
【基本解释】
“天道”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。世界必有其规则,是为天道。所谓天道,即万物的规则、万物的道理,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。
详细解释
含义
1.犹天理,天意。
2.指自然界变化规律。
3.指显示征兆的天象。
4.气候,天气。
5.时光,时候。
6.局势,形势。
7.佛教所说六道之一。佛教认为中国仙人属于六道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,华夏仙人不等于印度诸天(即佛家的天人)
盘古有训:“纵横六界,诸事皆有缘法。凡人仰观苍天,无明日月潜息,四时更替,幽冥之间,万物已循因缘,恒大者则为‘天道’”
老子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七章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”天道的特点是“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”天道就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。
《左传·昭公17-18年》子产曰:“天道远,人道迩,非所及也,何以知之?”
西汉人刘向《管子》中,《重令》有言:“天道之数,人心之变。”遵循天道并得人心,战争一旦爆发,“战可以必胜,而守可以必固”,“此正天下之道也”。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,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,故曰‘四时之大顺,不可失也’。”
中国古代道学中有:“修道最终之境,乃天之大道也,故为天道”。


关于易经中一句话
资料一:
“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。”吉凶悔吝就是我们打卦的结果,一个卦背后必然就会有一些好的、不好的种种结果。当然还有“厉”,就是很严厉、很严重的情况,还有“无咎”,就是跟你没有什么关系,你没有什么错,虽然说结果好像不太好,但是这个不是你的错,是老天爷的错,或者是其他人的错。我们说一个事情,一般不是好就是坏,“悔吝”呢,实际上是指的吉凶之间的中间状态,有些事情有点“悔”,心头有点后悔、不舒服,还有点“吝”,就是还有点缺陷、不完满,心头还留有遗憾。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呢?为什么会有这些“吉凶悔吝”的这些结果呢?就是“生乎动者也”,就是从“动”中而来。
人一动,就要生吉凶,所以我们打出一卦,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动爻,吉凶往往就在动爻上面体现。我们生而为人,任何人都逃不出“吉凶悔吝”的这些结果,我们人一动,按照佛教的说法,动则生业,你会有业力,那么业力所致,就有人生的种种境遇。所以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,确实要把人生看开、看透,要趋吉避凶,就要培养这种洞悉世间万象的智慧。

既然“吉凶悔吝,生乎动者”,那我不动行不行?看起来行,实际上不行。为什么呢?人一生下来,哪有不动的呢?不可能不动。生老病死那就是动,喜怒哀乐那就是动,吃喝拉撒也是动,所以动就要生业,不可能不动。即使我们每天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,每天呆在屋子里面,你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思维不动、念头不动、妄想不生,所以不动根本不可能。
成都有一个现代诗人叫张枣,比我这一辈年龄大一点,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,现在定居欧洲,他写了一首诗叫做《镜子》,内容就是一个人,每天呆在屋里没有事干,就成天照镜子,其中有一句诗非常出名,“当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,梅花就落满南山。”这一句诗非常出名啊!是中国现代诗当中的经典名句。这个句子虽然看起来很美,很有禅意,但是仔细想想,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呆在屋里,只要你的思维停不下来,吉凶悔吝就都在里面。不信你每天照镜子,日复一日,就会看见头发也慢慢变花白了,皱纹也慢慢多了,这个时候就回忆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,那真是一言难尽!
总之,你想要不动,你想生而为人却没有吉凶悔吝这些东西,那是不可能的。不动不行,关键怎么动才行。《易经》里面多次提到要“慎动”,上传第八章里引的好几个卦都是要我们要“慎动”。为啥要“慎动”呢?常言道,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,如意者仅一二,我们看“吉凶悔吝”这四种结果,称得上好的也就是“吉”,占整个结果的四分之一,其它的凶、悔、吝,都不怎么好。所以我们要动的时候,一定要小心,一定要谨慎,一定要看准,不要随便乱动。不仅这样,一个人呆在家里面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的时候,也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。越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越要“慎独”,把我们脑袋里面的七情六欲、喜怒哀乐一定要关照好,看清楚它,管理好,不然的话,就像张枣的那句诗一样,“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,梅花就落满南山”,后悔有什么用呢?梅花都落满南山了。所以是,“吉凶悔吝,生乎动者”,我们尤其是要慎动、慎独。

以上摘自:
《易经·系辞》通讲(二十九)_xuexi学习

资料二:
以下摘自:《12辟卦的应用·一动不如一静》
现在回过头来说,用在卜卦算命上,也有一个哲学的原理,先要了解,这就是《系传》二章所说的,现在我们继续讲《系辞》上传第二章:
“是故,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;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;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;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”
这就是哲学问题了,这是说人类文化。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,好的或坏的,以哲学来说,没有绝对的,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;我们得到,便觉得是吉,失去便觉得凶,但这并非绝对。譬如说得病,这个得就不是吉,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,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。所以对于古文,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,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。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的观念而来,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,虞即虑。前面说过,卜卦的结果,不外“吉凶悔吝”四个字,没有六个字,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——一个是好,一个是坏,——或吉或凶,悔吝只是加上去的。因为“悔吝”两个字,是忧虑。在《易经》中一方面是小心,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,就是有烦恼,事情办不通,有困难。所以人生的一切,看《易经》只有四个角度,吉凶悔吝。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,下传有两句话:
“吉凶悔吝者,生手动者也。”
人生的一切,任何一件事,一动就有好有坏。再说任何一动,坏的成分四之三种,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,所以中国人的老话,一动不如一静。凡事一动,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,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,不过这三分当中,两分是烦恼、险阻、艰难,如此而已。这把宇宙的道理、人生的道理、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,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。动就是变革,变更一个东西,譬如创业,譬如新造,这个动不是不可以,但需要智慧,需要作慎重的考虑。所以学了《易经》的人不卜卦,因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。“善于易者不卜”,用不着卜了,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。